聚匠云

注册 |
返回 行业资讯

培养制造业人才遇到哪些问题?

时间:2018-1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正确且有效的培养制造业人才,是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问题的关键,近几年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培养方向偏离市场需求。

  据测算,我国高级技工占产业工人比例仅为5%左右,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制造业人才短缺现象愈加凸显。同时,现有制造业人才队伍在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三少、一稀缺”特征,即低级多、高级少,大龄多、青年少,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新兴产业技工严重缺乏。上述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当前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供需矛盾短期难以解决。

  根据教育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现阶段制造业人才总缺口高达3000万。《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显示,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国技工院校2545所,技师学院434所,年招生数量121万人,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比例34.2%。上述数据显示:未来市场制造业人才供需缺口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培养资源缺乏有效协同。

  近十年来,在全国中等职业院校进行规模性撤销或合并过程中,包括类似粮食学校、纺织技校、煤矿技校、机电技校、食品学校等凸显行业特色的中职院校呈现办学弱化趋势甚或完全退出。同时,校企培养资源有效协同不足,双方需求无法有效对接。此外,政府扶持性项目过于宽泛和分散,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

  当前,制造业人才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训学习、薪酬和福利待遇等诸多方面,仍广泛存在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歧视性政策。同时,职业院校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招生改革、财政补助、就业扶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

  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人才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提升制造业人才队伍的质与量是目前得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找到制造业人才不足、制造业人才发展难题等问题,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