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匠云

注册 |
返回 行业资讯

怎样提升制造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时间:2018-11-01

        建设制造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的制造业生产率和发达国家相差较多,国家已经意识到制造业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怎样提升制造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1.大力培育工匠精神。

  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出台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制造业企业要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职工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制造业人才。

  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引导制造业企业深入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为职工创新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扶持,鼓励制造业从业人员立足岗位创新,重点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设计和改造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精密测量计量能力、标准研制能力。加强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和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高校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设计教育,在工业设计等专业教学中加强创造性、综合性设计能力培养。

  3.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制造业企业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各项业务融合,到2020年,在制造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行首席信息官制度。强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维护等核心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生产一线职工对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的操作使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加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强化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

  4.提升绿色制造技术技能水平。

  在制造业行业开展绿色制造教育培训,引导制造业人才树立绿色观念,增强绿色制造技术技能,养成绿色生产方式和行为规范。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根据绿色制造发展需要积极开设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相关学科专业,与行业企业联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开发课程教材,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学科专业,推动制造业传统学科专业向低碳化、智能化发展。鼓励学校参与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参与绿色产品研发和相关标准制(修)订等。

  5.提高全员质量素质。

  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质量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引导和鼓励大中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在中小学开展质量意识普及教育,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在相关专业教学中增加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内容。加强质量专家库建设。组织制定企业全员质量素质教育和评价标准。开展全国"质量月"等活动,加强消费者质量知识宣传和教育,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为制造业助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