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控铣床上加工零件是按照程序进行的,因此对零件加工中所有的要求,都要体现在程序中。比如加工顺序、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刀具尺寸、切削液的使用等都要确定后编入程序。预先对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必要的工艺参数,是正确、合理编制程序的基础工作。
(1)加工工序的划分数控铣床的加工对象与机床型式有关,立式数控铣床一般适用于加工平面凸轮、样板、形状复杂的平面或立体零件以及模具的型腔等。卧式数控铣床适用于加工箱体、泵体、壳体等零件。在数控铣床上加工零件,加工工序的划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刀具集中分序法。这种方法就是按所用刀具来划分工序,用同一把刀具加工完成所有可以加工的部位,然后再换刀。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换刀次数,缩短辅助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定位误差
2)粗、精加工分序法。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等因素,按粗、精加工开的原则,先粗加工,然后半精加工,最后精加工
3)按加工部位分序法。即先加工平面、定位面,再加工孔;先加工简单的几何形状,再加工复杂的几何形状;先加工精度较低的部位,再加工精度较高的部位
(2)加工路线的确定对于数控铣床,加工路线是指刀具中心运动轨迹和方向。合理选择加工路线不但可以提高切削效率,还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确定加工路线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进、退刀时间和其他辅助时间。
2)铣削零件轮廓时,尽量采用顺铣方式,以提高表面精度。
3)进、退刀位置应选在不太重要的位置,并且使刀具沿零件的切线方向进刀和退刀,以免产生刀痕
4)先加工外轮廓,再加工内轮廓
(3)切削用量的选择可根据数控机床的刚度、刀具的使用寿命、工件材料、所选用的切削液等因素,并结合实际经验予以确定